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98|回复: 0

宋时湖州经济文化情况浅探(上)

[复制链接]
等级头衔

等级:湖城浪子

积分成就
UID
3
主题
32
回帖
4
真丝
188
点赞
10
在线时间
15 小时

发表于 2024-4-22 17:05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在浙江
作者:张西廷,市文史研究馆馆员、副馆长



      近年来,省市多提“宋韵”, 并有一些著作连续推出,意在总结弘扬历史文化,提升文化自信。而要提“宋韵”,必先知“宋情”,就是了解宋代的情况 。

      大家知道,唐宋时代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鼎盛时期,其实也是湖州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辉煌时期。《全唐诗》中的湖州民谚“放尔死,放尔生,放尔湖州做百姓。”说出了当时湖州人心底多么的自信和自豪!“苏湖熟,天下足。”描绘出南宋时期湖州的山河土地是多么的富足与繁华!大宋湖州,曾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,曾是天下人心目中无限景仰的经济富地、文化圣地。所谓“宋韵”,实为“湖韵”。




宋源洪桥,现位于湖州吴兴东林镇境内


一、地位影响突显重要

     两宋时期,湖州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。《左丞潘公****碑》载:“诸王钟鸣鼎食、邸第相望,舟车往来,烟火相接。”又载:“吴兴介于苏杭之间,水陆饶沃之产,实过两郡。”西部山区如安吉“地富丝”,平原地区如南浔“耕桑之富甲于浙右。”

     宋朝按政治、经济情况和户籍数量,划分州、府,现在的地市级一般叫“州”,比如湖州、秀州,而直辖市一类的大城市才叫“府”,比如临安府、开封府。一直到明朝,所有地市级城市都叫府。在此同时,将县划分为赤县(京城区)、畿县(京城边)、望县(4000户以上)、紧县(3000户以上)、上县(2000户以上)、中县(1000户以上)、中下县(1000户以下)和下县(500户以下)等几种。宋代开国以来,湖州下辖乌程、归安、德清、武康、长兴、安吉六县。据嘉泰《吴兴志》记载:其中,乌程、归安、长兴、安吉为望县,德清为紧县,武康为上县。隆兴中(11631164)乌程县列入全国40大县之列。其中一段时间,湖州曾一度改称“安吉州”,而安吉则先后改属于广德、常州,还几度归属杭州。沧海桑田,岁月变迁,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模样。


     自南宋始,因朝廷迁至临安(今杭州),长期偏安江左,江南一带渐显繁荣。湖州居****之近侧,成为其粮食货物的重要供应地。自北方随南宋小朝廷逃难而来的许多豪门望族、文化名流,甚至赵氏子孙都在湖州住了下来,更使湖州的文化气息冲天而起,光耀朝野。

独松关


      安吉的独松关,则是南宋抵抗金兵的重要关隘。湖州,在朝廷眼里,自是益发的重要。据传,岳飞等抗金将帅都曾驻守在安吉一带,并留下诸如点灯山、失马墩、苦(虎)岭关等传说。后来元兵南进临安,追剿南宋政权时,正是从独松关突破,以至江山彻底易手。有意思的是,《水浒传》里,宋江投降后为朝廷所用,率兵南进,****方猎****,第一次损兵折将,也就是宋江与方猎的第五次较量,正是在安吉的独松关。一仗下来,死了三员大将。


       按战前部署,宋江与卢俊义兵分两路,分别向杭州、湖州进军。卢俊义又兵分两处,自己率部顺利攻占湖州,着林冲带兵攻打独松关,然分合兵到杭州会师。却不料,在攻打独松关时,碰到****军顽强抵抗,小霸王周通、双枪将董平、没羽箭张清先后被杀,打虎将李忠身负重伤。不得已,只好由母大虫顾大嫂出面,化妆成农妇,偷偷混入独松关放火,卢俊义乘乱率大军发起总攻,才终于夺取了独松关。


二、农业工商蓬勃发展

     两宋时期,湖州农业、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。

     农业方面,首先表现在粮食生产上。北宋以来,湖州一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。一些大地主,生活在城里却占有大量土地,人称“遥田户”。这样的人在湖州、南浔等地数量不少。

     1127年,宋室正式定都临安,“民从者如市。”众多的富商巨贾、文人墨客、官僚士子,以及皇亲豪族,皆避居江南,《宋会要》形容:“渡江之民溢于道路。”“四方之民云集两浙,百倍常时”。嘉泰《吴兴志》载:湖州“实为行都辅郡,风化先被,英杰辈出,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。”


湖州宋代城墙遗迹


     北宋崇宁元年(1102),湖州固定人口162335户、361689人;到南宋淳熙九年(1182),湖州固定人口增加到204509户、518352人。这里还未包括外来流民。据嘉泰《吴兴志》记载,南宋中后期,轧村、东林、菱湖、晟舍等地,外藉人口数甚至要超过当地人。

     人口的迅速增加,伴随而来的是粮食需求的迅猛增长。政府出台政策,鼓励开垦土地,湖州百姓对太湖周边湖、漾、荡进行大面积围拦开垦。叫“圩田”“湖田”,安吉、武康、长兴等地则向山地要粮,开垦了许多梯田,叫“承天田”,也叫“佛座田”。


湖州出土地的宋代瓷器


     嘉泰《吴兴志》载:南宋嘉定中期,湖州境内因修筑堤岸,“变草荡为新田者凡十万亩,亩收三石,则一岁增米三十万石。”

     湖州位居临安近侧,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的生产积极性。当时,临安武林门一带,就有专门售卖湖州粮食货物的“米市巷”“湖墅”(宋时称湖州市或湖市)。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,这些地名和街道都一直存在。可见,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,名符其实,所言不虚。


《元史》中对南宋末杭州“湖州市”的记载


      湖州迅速成为南宋的重要粮食基地,还得益于“两熟制”耕作方式的大力推广。北宋时,湖州一带已经在旱地种植大麦、小麦、乔麦。进入南宋,由于大量的北方人到了江南,还有军马的消耗,大小麦的需求量****增加,麦价飞涨甚至超过米价。为鼓励种植麦类,政府还规定,稻田种麦,不收租税。于是,湖州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,开始在水田里也大面积种植麦类。“两熟制”的推广,使粮食产量几乎翻番。

     更重要的因素是,两宋时期福建“占城稻”的大量引进和改良,使粮食亩产明显提高。据有关资料,唐代南方粮食亩产,约为1.5石米或3石谷,约合现在亩产276市斤。到宋代,太湖流域水稻产量,平均约为2.5石米,约合现在亩产450市斤,比之唐代,提高174斤左右,增长63%。

(未完待续)

2024湖城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湖城网

GMT+8, 2024-11-21 18:22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