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wux 于 2025-4-9 15:54 编辑
作者:古韵寻芳
湖州的历史沿革(一)
湖州的历史沿革 湖州市地处浙江西北部。现辖城、郊两区和德清、长兴、安吉三县。
湖州的历史十分悠久。早在原始社会时期,勤劳智慧的祖先,就在这块获菰遍地的水乡泽国栖息、繁衍,从事渔猎、农业、蚕桑业等生产活动,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灿烂文化。
相传湖州是大禹治水时变成陆地的。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,湖州地区属“扬州之域”。据古书记载,古代部落酋长防风氏曾在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建国。商末时,周泰伯(一作太伯)开辟吴地,后来周武王把周泰伯的五世孙周章封在吴,湖州即“三吴”之一。
春秋吴越争霸时,湖州地区先属吴国,吴王夫差曾在今长兴县境内的太湖沿岸,构筑了六个营寨,屯驻军队对抗越国。后来,越王勾践为报仇而卧薪尝胆,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,湖州就成为越国统治区域之一。
战国时期,楚国趁越国内乱而并吞了越国。楚王把湖州地区作为春申君黄歇(xie)的封地。黄歌曾在金盖山(今湖州城南云巢山)南面构筑了下菰城,立菰城县。以这一带多产菰草而得名。
公元前222年,秦王遣兵将征 服江南地区,设立会稽(jī)郡,湖州地区就属会稽郡。第二年,秦统一全国后,推行郡县制,把城县改为乌程县,范围包括今天城、郊两区及德清县、长兴县的部份。以当时乌巾、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。(当时的乌程酒很有名,而且早于后来闻名于世的绍兴酒)。
西汉建立后,汉高祖刘邦大封同姓王,以屏刘家天下。湖州地区当时在吴王刘濞的封地内,刘濞“即山铸钱,煮海为盐,”财富超过中央政府。据说在今德清县莫干乡境内,还有刘濞采铜铸钱的遗址。东汉顺帝时,采纳了大臣周嘉的意见,分浙江以东为会稽郡,浙以江西为吴郡,这是以浙江为界划分政区的最早记载。当时湖州地区属吴郡。公元189年,孙坚被封为乌程侯,三国时孙皓也被封为乌程候。后来孙皓作了吴国的皇帝,把包括湖州在内的一部分地区,从吴郡、丹阳郡中分出,设置吴兴郡,取“吴国兴盛”的意思。从此才有了“吴兴”之名称。
公元589年,隋文帝灭陈,统一了全国。他废郡置州,以州统县,因而废去吴兴郡,将乌程、武康,长城(即后来的长兴)等县合置湖州,因滨临太湖而得名。从此,才有了“湖州”这个名称。隋末农民大****时期,武康人沈法兴(当时任湖州太守)起兵割据,在长兴置长州,湖州也是他的辖区。唐初,重新设置湖州,管辖乌程、武康、长城等县。
北宋初年,将乌程县东南面十五个乡划出,分置归安县,因吴越国钱氏纳土归宋而命名,归安县始设于此。南宋时,湖州改称安吉州,辖乌程、归安、长兴、德清、武康、安吉六县。南宋初金兵南下时,湖州是抗金前沿阵地,抗金将领岳飞、韩世忠曾率部队驻扎在这儿。今湖州城区的马军巷,就是他们驻军养马的地方。
元朝统一全国后,疆域广大,在行政建置上也作了相应的改变。在地方上设立十一个行省,省下废州设路。浙江当时属江浙行省,分十一路,其中湖州路领乌程、归安、德清、武康、安吉五县。元末,张士诚割据湖州,改称吴兴郡。1357年,张士诚的部将潘源明(一作潘元明)据守湖州,认为郡城太大,不易固守,把郡城东、西两端缩进二里改筑城墙。明清两代湖州城墙的轮廓,就是在那时奠定的。1366年朱元璋遣大将常遇春大战潘源明于城郊毗(pi)山,不久攻占湖州。明初,废路置府,湖州即称湖州府,从此始有“湖州府”的名称。下辖鸟程、归安、长兴、安吉、武康、德清六县,并直隶京师。
1644年,清军入关,第二年攻占湖州,沿袭明制,仍称湖州府。
民国初年,将乌程、归安两县合并,称吴兴县。1949年4月27日,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湖州。(湖州市教委教研室 湖州市历史教学研究会) (未完待续) |
|